御用扳指 扳指的戴法竟然有那么多讲究

文玩V 15 0

扳指在中国是什么年代才有的?

1、商代。根据查询中国历史网得知,“扳指”亦叫“板指”“班指”或“梆指”,是古人拉弓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钩弦用具,起源于商朝。

2、现发现的最早具有扳指功能和外形的用品出土于妇好墓(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)。扳指是一种射箭工具,戴于拇指,正下方有一个槽,用来扣住弓弦以便拉箭,作用是防止放箭时,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。

3、据考证,桶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纪以后,目前发现出土最早的桶型扳指为战国时期,型制和清代的桶型扳指极为相似,现存于晋城博物馆。

4、中国最早的扳指是在商朝的妇好墓中发现的。它不同于常见的桶形扳指,后者呈现前高后低的斜坡形状,因此被称为斜坡形扳指。由此可见,至少在商朝时期,扳指就已经被使用了。

5、满族作为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一个少数民族,其文化至为丰富且流传甚为绵长。在其与汉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中,彼此之固有文化融会贯通、相得益彰。

古代的人大拇指上常带的戒指叫什么

1、扳指,古代人认为既可显示地位财富,又可辟邪。

2、在中国古代,戴在大拇指的戒指被称为扳指,一般情况下,只有很多商人或是权贵有能力去佩戴,因为戴在这根手指的寓意是代表着自己的身份。在现代,很多人把戒指戴在大拇指是成功的标志,也是对于更好的生活的一种追求。

3、扳指,又称搬指或班指,是古人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用的工具。至清军入关前,满族人通用鹿骨扳指,呈黄色,年久变为浅褐色,以有眼者为贵。

4、代表权力和财富的带在大母指上的不叫戒指,叫扳指.以玉为原料雕刻而成的居多,但也见有象牙,石,骨,铜铁制成者。

《高宗御制诗五集》卷四十中的“咏绿玉韘”诗

1、咏绿玉韘 终不可谖惟令德,佩之无斁岂虚谈。环中内外光明莹,一气浑融万理涵。扳指在古代叫韘(音射),乾隆十七年(公元1752年)仲春清明前后,乾隆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。

2、简单重复。如:床前明月光, 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 低头思故乡。出自李白: 《静夜思》三行两用“ 明”字, 两用“月”字, 四行“举头,“ 低头”中,两用“ 头”字。

3、绯桃绿李夹两岸,绾绮错绣春色并。我思去夏泛太液,荷香十里疑蓬瀛。即今光景正明媚,绿波摇漾鸥凫轻。等是舟行别今昨,年华荏苒何须惊。 帝京杂咏 玉蝀桥头望禁林,重重楼阁耸千寻。两行烟柳春光媚,几顷澄波绿意深。

4、重阳【唐】赵嘏节逢重九海门外,家在五湖烟水东。还向秋山觅诗句,伴僧吟对菊花风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(唐)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5、陆游(1125年11月13日-1210年1月26日)字务观,号放翁,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

6、《乐善堂全集》、《御制诗初集》。《乐善堂全集》是弘历在藩邸时期诗文作品的集结,集中显示了年轻皇子弘历的理想、抱负、情趣以及闲适恬淡的心境。其中浸透着正统儒家的理念。

清代琉璃扳指特征

1、色 好琉璃的色泽艳丽,表面光可鉴人、流光溢彩;而成色差的琉璃表面黯淡,光泽度和鲜艳程度都差。透 好琉璃通透,不同角度注视有不同的观赏效果;而品质差的琉璃不通透。

2、扳指起源于清代,这个如是真货,最高不超清。质地是琉璃的 看真。初步鉴定是:清晚期,琉璃扳指。市场价2000元。

3、通体呈白色半透明琉璃,腹部自上而下饰凸起的螺旋纹12道。螺旋纹等距排列,均匀流畅,富有节奏感。大量精美绝伦的清代琉璃厂琉璃器问世,虽与“康熙盛世”有关,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直接。

为什么古人喜欢戴扳指现在却很少有人带?

1、我们的拇指使用频率高,而扳指很宽大,戴着它做事非常的不方便。更何况扳指在古代都是一些不干活的达官贵人戴的,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劳动人民有这种东西。

2、因为扳指是冷兵器时代,射箭用的工具,所以现在很少看见有人戴扳指。扳指的前身 叫做韘(音射) 《说文》曰“韘,射也”,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。

3、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。更为重要的原因是,清代晚期以后,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。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、坚持“满语骑射”的清王朝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,于是,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扳指仅仅存在了百年左右。

御用扳指 扳指的戴法竟然有那么多讲究-第1张图片-文玩群

4、但是现在人很少带了,因为现在社会是人权至上,不再是古代的那种军权至上。也没有必要在扳指上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很高。自己私下里喜欢就可以了,没有必要在公众场合拿出来张扬。

标签: 御用扳指 扳指 御用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